• <strike id="4o0ci"><menu id="4o0ci"></menu></strike><samp id="4o0ci"><tbody id="4o0ci"></tbody></samp>
  • <tr id="4o0ci"></tr>
    <samp id="4o0ci"><tbody id="4o0ci"></tbody></samp>
  • <strong id="4o0ci"></strong>
  • 公告通知

    首頁>資訊中心>公告通知
    今日大暑:大暑三秋近
    ,林鐘九夏
    發(fā)布日期:2023-07-23來源:人民網

    image.png

    “赤日幾時過

    ,清風無處尋”
    ,今日
    ,我們迎來二十四節(jié)氣中的第十二個節(jié)氣——大暑
    。俗話說“小暑不算熱
    ,大暑三伏天”
    ,此時正值中伏
    ,驕陽似火中
    ,大地開啟“濕熱交蒸”模式
    ,滾滾熱浪席卷盛夏。

    暑伏天 消溽暑

    據(jù)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記載:“暑

    ,熱也
    ,就熱之中分為大小,月初為小
    ,月中為大
    ,今則熱氣猶大也?div id="jpandex" class="focus-wrap mb20 cf">!焙托∈钕啾?div id="jpandex" class="focus-wrap mb20 cf">,此時的天氣更加濕熱難耐?div id="jpandex" class="focus-wrap mb20 cf">!豆茏印吩唬骸按笫钪?div id="jpandex" class="focus-wrap mb20 cf">,萬物榮華?div id="jpandex" class="focus-wrap mb20 cf">!彼渍Z也有云
    ,“大暑不暑,五谷不鼓
    ?div id="4qifd00" class="flower right">
    !备邷睾投嘤陰淼倪€有農作物的奮力生長
    ,萬物的繁盛。

    以五天為一候

    ,古人將大暑分為三候:“一候腐草為螢
    ;二候土潤溽暑;三候大雨時行
    ?div id="m50uktp" class="box-center"> !贝藭r節(jié),枯草上的螢火蟲卵化蟲而飛
    ,點點微光閃爍夏夜
    ;土地變得潮濕,悶熱大地仿佛一個蒸籠
    ;雨量充沛
    ,濕氣漸漸聚集,天氣開始向秋天過渡

    “萬瓦鱗鱗若火龍

    ,日車不動汗珠融”,南宋陸游在《苦熱》一詩中生動記錄下這樣的炎炎夏日
    。面對酷暑
    ,古人有如宋代秦觀“攜扙來追柳外涼,畫橋南畔倚胡床”
    ,在柳樹成蔭的避暑勝地
    ,悠閑地納涼休憩,也有如明代瞿佑所言
    ,“竹床藤簟晚涼天
    ,臥看星河小院偏”,在夏夜臥涼席看星星
    。 

    喝伏茶 曬伏姜

    暑伏天

    ,民間多有喝伏茶之俗,人們將金銀花
    、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藥一起熬煮
    ,喝下以達清涼祛暑、養(yǎng)心益肺之用

    曬伏姜也是流傳至今的習俗之一

    ,做法是將生姜切片或榨汁后,與紅糖攪拌在一起
    ,裝上容器蒙上紗布
    ,在太陽下晾曬至出伏

    此外

    ,廣東一些地方盛行將仙草做成消暑甜品
    ,俗稱“吃仙草”;魯南地區(qū)的人們往往會“喝暑羊”
    ,用一碗溫熱的羊肉湯帶走體內的積熱
    ;福建莆田一帶會將荔枝、羊肉和米糟作為禮品
    ,在親友間互贈
    ,即為“過大暑”。

    在夏天的最后一個節(jié)氣里

    ,讓我們伴隨這明媚驕陽
    ,在熱烈盛夏中獲得內心的一片寧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