饞冬
發(fā)布日期:2021-12-06
來源:物道
這是時間的味道,人情的味道。它們讓漫長而寡淡的冬日生活,變得富足 、有滋有味。
冬天一來,大地溫度降低,能量收斂 ,萬物也開始凋零。
為了好好過冬 ,人們遵循秋收冬藏的規(guī)律
,用許多智慧和心思,風(fēng)干
、日曬
、腌制
、烘烤……把食物儲存下來,喚醒冬日里沉悶的味覺
。
食物怕過期 ,怕被時間損壞。而此時
,時間卻成為食物的摯友
。《舌尖上的中國》里說
,
“這是鹽的味道 ,山的味道,風(fēng)的味道
,陽光的味道
,也是時間的味道,人情的味道
?div id="m50uktp" class="box-center"> !?/strong>
漫長冬日里,只要聞到這些味道,寡淡的冬日生活
,變得更加富足
、有滋有味
。


臘肉許多地區(qū)都有,廣東冬日晴朗,臘肉是風(fēng)吹日曬的成果
,
湘西人做臘肉,最關(guān)鍵的是煙熏。
湘西山高而多,冬日陰雨連綿。為了取暖
,家中的火塘
,幾乎沒有停熄的時刻。湘西人便借著火塘
,一面取暖
,一面熏制臘味。
他們宰殺牲畜,把肉一條條切好、粗鹽腌漬后,掛在火塘上方。

從山林里撿些松柏樹枝,放入火塘中,再丟些橘皮、茶殼等,不生明火,只是慢燃起細細的白煙。煙氣裊裊,有點嗆鼻 ,卻夾雜著一股好聞的熏料香氣,繚繞著房梁
,繚繞著被高高掛起的肉
。熏得肉滋滋冒出小油珠,一點點變得緊實
、變得焦黑
。
不過幾日,肉便熏好了 。一條條懸掛在房梁下
、灶臺旁,想吃的時候
,取下來剪一點
,再重新掛回去,陪他們渡過漫長冬日
,讓他們過上一個豐足的年
。
我想,再奢靡的山珍海味 ,也遠遠不如家中這塊臘肉賦予他們的滿足與喜悅
,
因為只有這塊臘肉,看到了他們時時的煙火,日日的談笑。冬入深處,大地蕭條沉寂。但火塘不滅,煙火氣不息,湘西人在寒山深處沒有暖氣的日子,始終過著自己的柴米油鹽,煙火人生。為了抵抗冬天蔬菜的貧瘠,聰明的東北人想了很多法子,比如,腌酸菜。每年秋天,家家戶戶便扛回來幾十斤上百斤的新鮮大白菜。他們把大白菜放在陽光下晾曬,擺滿了院子、花壇、陽臺,場面壯觀,生怕不夠吃。晾曬后的白菜用鹽一層層涂抹,碼進那口用了幾十年的壇子里,再壓上沉沉的石頭,讓它密封發(fā)酵成,靜靜迎接冬季的到來。到了寒冬,夜歸的人在大雪紛飛中,眼睫毛慢慢被凍成霜白色。直到猛地沖進家門,一股強烈的暖意將全身包裹住,身體的知覺一點點恢復(fù)過來。搓搓手走進廚房,媽媽正把藏在壇子里的酸菜撈起來。酸菜在案板上被切成細絲,丟進大鍋里
,和豬肉、粉條一起燉
。
燉得五花肉都糜爛了,酸菜都入味了,一開鍋,水汽四散而開,香味傳得滿屋都是,我深吸一口氣,說道,今天得好好整一頓。屋外白雪皚皚,北風(fēng)呼嘯,大街上幾乎沒什么人了。屋內(nèi)燈影幢幢,熱氣氤氳,家人們圍坐著炕上的茶幾,一邊吃著咕嚕咕嚕的燉菜,一邊聊著今日的瑣碎小事。當寒冷和貧瘠被燉得熱鬧喧騰、歡聲笑語,這已成為冬日的一種期盼。在紹興,當孩子出生時,家中就會備下一壇酒,埋藏在地底下。如果是男孩,酒就叫“狀元紅”,待孩兒來日金榜題名時,開壇慶賀。如果是女孩,便叫“女兒紅”,是女兒出嫁時陪嫁的賀禮。

這酒也出現(xiàn)在每個平凡日子中。在媽媽做的醉蝦醉蟹里,在爺爺爸爸喝的酒杯里面
。待某天,當小孩眼前的酒杯滿上酒時
,便意味著是大人了
。
在漫長歲月里,紹興的孩子,是與酒一同長大的
。
紹興人喝酒,也釀酒。每年立冬始
,是紹興黃酒釀造的最佳時期。釀酒師傅們淘米
、蒸飯
、等待發(fā)酵,千百年來幾乎從未發(fā)生改變
。
琥珀色的黃酒,一杯下肚,酒香濃郁
,醇厚柔和
。只有這種遵循時節(jié)法則,沿襲傳統(tǒng)手工的釀酒方式
,始終讓這口酒
,保有不變的味道
。
對于紹興人來說,從出生那一刻開始,酒就融進血液里了。它表達喜悅,流淌著父母的溫情與愛,表達時光,流淌著年年歲歲的陪伴與見證,也表達著一種傳承與堅守。也許世間萬變,年歲老去,但有些東西,是亙古不變的。

冬天一來,沿海地區(qū)漁民們晾曬的魚干,伴隨著海風(fēng)和陽光一起到來了
。
以前,人們總是把吃不完的水產(chǎn)品做成魚干,風(fēng)干儲存成來年的美味佳肴
。如今,雖然有了更多的保鮮條件
,冬天打魚也不再那么困難
,但是曬魚干已經(jīng)成為一種古老的習(xí)俗,被恒久地保留了下來
。

走近煙臺的東口碼頭,還未看到大海,一股海水的腥味和咸味首先竄入鼻尖
。
碼頭上,陽光所照之下都在曬魚干。有的放在幾層的兜網(wǎng)里
,有的把魚身平鋪
,整齊地碼放在架子上,有的懸掛在一列列的竹竿上
。
在漫漫的日照里,魚肉變得晶瑩剔透,越發(fā)緊實
。海風(fēng)猛烈,不斷把咸咸的海味送上岸邊
,
魚干凝結(jié)著最純粹最豐富的海洋味道。
當?shù)厝丝傉f,“就是喜歡魚干這個味,甚至不愿意吃鮮的
?div id="jfovm50" class="index-wrap">!边@是從小吃到大的味道,也是祖輩父輩流傳下來的味道
,
它藏著童年,藏著親情,藏著古早的往事記憶
。


圍爐紅薯:炭火溫柔 ,內(nèi)心安定
冬天捎來寒意的時候,也讓人更加貪戀那絲難得的暖意 。
小時候 ,每到冬天,爺爺就會搬出一個小爐子擺在客廳里
。爐子下面放著許多炭火
,風(fēng)一扇,會呲呲呲冒出許多黃色的小火星
,像綻放的煙火一樣
。
我們把寒冷嚴嚴實實地擋在門外,圍坐在爐火旁,溫暖就像一個罩子
,把我們烘得暖意融融,懶懶洋洋的
。
爺爺在一旁燒水沏茶,奶奶一邊看著電視一邊詢問我們故事情節(jié)。小孩就貪戀一口吃的
,我們總是洗凈幾個紅薯
,放在火爐上烤。
紅薯難熟,我們總是眼巴巴地等著
,等到爺爺說可以吃了,便心急地拿起來
?div id="jpandex" class="focus-wrap mb20 cf">?炯t薯燙得我們不住的在手里掂來掂去,才勉強地剝開烤焦的外皮
。打開的一瞬間
,熱氣直往鼻子里鉆,綿軟的紅薯肉,散發(fā)著掩蓋不住的甜蜜香氣
。
冬夜很長,小時候以為,這種日子也是地久天長的
。
后來才明白,我們愛圍爐,并不只是貪戀爐子的暖意
、紅薯的香氣
,更是貪戀和家人在一起的日子,簡單平凡
,卻內(nèi)心安定
。
聽著爐子里的炭火聲,聞著食物的香氣 ,我們圍坐在一起
,話語絮絮,就十分美好
。
在寒冷的冬日里 ,若有這些味道的相伴,總是令人期盼的
。
它們是冬日的饋贈 ,也是漫長冬日里的情意。
我們多花點時間 ,與冬天親近
,細細感知,慢慢發(fā)覺
。原來平凡冬日里
,到處彌漫著溫暖動人的味道,裊裊縷縷都藏著瑣屑的幸福感
。
所以你看